当前位置:首页粮食业务领导讲话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时间:2014-07-02 字体:[] [] []

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国家粮食局局长 任正晓
(2014年1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是经国务院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粮食工作的决策部署,传达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关于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交流2013年粮食流通工作,分析把握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2014年工作任务。刚才,国家发展改革委徐绍史主任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3年粮食流通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2013年是粮食流通工作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一年。一年来,全国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保障粮食供应能力牢靠地建立在自己身上”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1月15日到国家粮食局视察指导粮食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坚定了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信心和决心,粮食流通工作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措施更加有力,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新的成绩。

  (一)抓收购、保供给、稳粮价取得实效,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出积极贡献。全年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粮食6889亿斤,同比增加517亿斤,其中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粮食1649亿斤,同比增加1024亿斤,通过提价托市、优质优价、帮助农户整粮减损等措施促进种粮农民增收430亿元以上。年末粮食库存总量继续保持历史较高水平,库存消费比继续处于安全合理的水平,国家库存粮食质量总体良好,宜存率达95%以上。市场粮源充裕、供应正常,全年投放政策性粮食696亿斤,组织跨省移库270亿斤,产销对接382亿斤,军粮供应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地震灾区粮食供应得到有效保障。粮食市场价格除小麦比上年有所上涨外,其他品种粮价保持基本稳定。

  (二)完善和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的工作取得进展,各地维护粮食安全的意识和责任增强。国家有关部门研究代拟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的意见》已上报国务院。各地粮食部门加大对完善和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推进力度,因地制宜地制订责任考核办法、完善具体措施。山西、浙江、广东、云南、贵州等省政府相继出台了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措施意见,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广西等省级政府还制定了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粮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些省份将粮食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列入党政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三)“粮安工程”启动实施,粮食流通能力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国家粮食局编制上报了《全国“粮安工程”建设规划》,各省级粮食局都高质量地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江苏、河南、湖北、广西、重庆、西藏、陕西、宁夏、新疆等省级政府出台了推进“粮安工程”建设的意见。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投资近35亿元,用于粮油仓储、物流、质检、农户科学储粮项目建设和加工业技术改造升级;财政部在财力趋紧的情况下重点安排粮食统计信息体系、放心粮油工程、军粮供应网点、粮食科研专项等“粮安工程”建设资金,特别是将“危仓老库”维修改造资金由4亿元增加到1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40多亿元。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10个物联网专项计划。全国粮食应急供应网络布点工作初步完成,应急网点由上年的14987个增加到42656个。试点开通了白城—蚌埠、松原—岳阳2条散粮铁路运输线路,集装箱散粮运输试点进展顺利。主食产业化快速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取得新进展。各级粮食部门把节粮减损摆上粮食工作的重要日程,深入开展粮食行业带头爱粮节粮反对浪费的活动,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损耗。农户科学储粮专项2013年新增171万户,累计达677万户,每年可减少粮食损失15亿斤。国家粮食局分别与总后勤部、全国妇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爱粮节粮进军营、进家庭、进学校活动,举办“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粮食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加大爱粮节粮宣传,全社会爱粮节粮意识得到提高。

  (四)粮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各地继续推进县级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的产权制度改革进程加快,“粮食银行”、“主食厨房”等经营模式得到推广,企业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2013年全国国有粮食企业实现统算盈利82.3亿元,27个省份实现统算盈利。全社会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实现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湖北、四川、新疆等省区建立粮食产业化发展基金扶持龙头企业,河南、山东、陕西、天津、安徽等省市将“主食厨房”列为省级政府的民生工程,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湖南、江西等省多措并举促进粮食销售,河北、辽宁、福建、海南、甘肃、青海等省扎实推进军粮集约化保障,北京、上海市鼓励和支持粮食企业到主产区建立粮源基地,湖南、贵州等省大力发展特色粮油产业,都取得好的成效。

  (五)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稳步推进,为粮食流通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首次启动,中央财政首批安排专项资金2.16亿元,去年已下拨9218万元。粮食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服务,特别是国家粮食局科研院在真菌毒素生物降解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为污染粮食的安全利用开辟了新途径。低温和气调储粮仓容增加到1380亿斤,绿色储粮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进粮食行业“百千万”创新人才工程,继续举办行业高层次技术人才研修班和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启动实施了粮食院校与百强企业联手培养人才行动计划。

  (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行风政风的转变和服务群众能力的提高。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省级以上粮食部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边查边改,立说立行,为民务实清廉作风得到弘扬,行风政风进一步好转。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和库存检查,认真解决“卖粮难”问题,严肃查处“打白条”、“转圈粮”、“顶包油”等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和市场秩序。认真汲取中储粮林甸火灾事故的教训,开展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百日行动”,全行业安全事故比上年下降36%。及时核查处置重金属、真菌毒素超标粮食,严防流入口粮市场,没有发生大的粮食质量安全事故,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过去的一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把手”负总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心向基层企业单位延伸,促进了基层粮食干部职工廉洁从业。机关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粮食文化建设和老干部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绩,为推动粮食流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准确把握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上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流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责任重大。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首要意识”“守责意识”,更好地肩负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部门职责和行业使命。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粮食安全的战略思想和粮食工作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作出了“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搞好粮食储备调节”、“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高度重视节约粮食” 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新决策,是全面深化粮食改革、做好粮食流通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入心入脑、融会贯通,紧密结合粮食流通工作的实际,坚定不移地贯彻好、落实好。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国际粮食供求形势和发展趋势。当前,世情国情粮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粮食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2013年全球谷物和主要植物油料产量均创历史纪录,粮食供求总体上比较宽松,但也面临很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国内粮食市场也出现了一些趋势性变化:一是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但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2013年粮食产量突破1.2万亿斤,粮食产能的稳步提升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这些年我国耕地、淡水等资源要素已经绷得很紧,而且粮食产量的增加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变化,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城镇化加快推进,吃商品粮的人口将越来越多,粮食需求将继续刚性增长,紧平衡将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二是粮食适度进口将呈常态,但解决吃饭问题还得靠我们自己。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谷物进口接近300亿斤,大豆进口突破1200亿斤。全球每年谷物贸易量大约6000亿斤,仅相当于我国谷物年消费量的一半左右,而全球还有8亿多人口处于饥饿状态,如果我国大量进口谷物将带来严重的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事实上,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负责任大国,依赖进口保吃饭,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饭碗还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的手上。三是国内粮价逐年提高,但价格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进口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家持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有效保护了农民种粮利益,促进了粮食生产,但国内外粮食价差不断拉大,进口压力不断增加。近期粮食主产国普遍上调增产预期,全球期末库存有所增加,粮食价格呈下行趋势,去年8月份以来主要粮食品种到岸价格均低于国内粮价,年末配额内小麦、大米、玉米进口完税价格每吨比国内低300~500元。这些虽然有利于我们积极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余缺,但也将给国内粮食生产和市场稳定带来不可低估的冲击和影响。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正视粮食流通工作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现行粮食流通体制和购销体系尚未经受严重自然灾害、粮食连续减产特别是国内粮食市场大幅波动的考验,粮食流通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政府掌控的粮源偏多,不利于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掌控的粮食库存高于企业自主经营的商品库存;主产区粮食库存占全国总库存的3/4,且多数是政策性粮食,这不利于市场粮食自由流通。同时,农户存粮普遍减少,一些基层粮食企业也出现不敢存粮、不愿存粮的现象。二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不彻底。这些年来,虽然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直在推进,但一些基层企业仍然依恋吃“政策饭”,没有完全摆脱“收原粮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模式,加上历史包袱尚未完全解除,难以面向市场搞活经营、发展自己。三是粮食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隐患。一些地方粮食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毒素超标,给收购现场检验、分类储存、无害化处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保障粮食质量安全面临较大压力。四是粮油加工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工企业“小、散、弱”,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稻谷、小麦、食用油加工产能利用率不高。五是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依然严重。由于烘干能力不足、农户储粮条件差、企业“危仓老库”多、散粮运输比例低、过度加工和粗放加工等原因,粮食在收打、储存、装卸、运输、加工过程中损失损耗还很严重,餐饮环节浪费十分惊人,全社会爱粮节粮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尊重市场的一般规律和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使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考虑粮食作为特殊商品的公益属性和目前种粮农民在市场中尚处弱势地位,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粮食生产、流通中的管理和调控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关键是要合理确定政府干预粮食市场的边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解决政府对市场价格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的问题。重点是要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加强粮食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确保粮食市场放而不乱、活而有序。二是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核心是要科学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粮食事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都要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关键是要切实落实好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上下联动,共同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和流通能力建设。三是要处理好国有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的关系。国有粮食企业和其他成份粮食企业都是搞活粮食流通的经营主体,都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要毫不动摇地支持、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中发挥主导和示范作用,毫不动摇地支持、引导其他市场主体加快发展。要打破企业所有制成分和行政隶属关系的限制,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在政策性粮食业务中引入多元主体竞争机制,不断激发各类粮食企业的经营活力,共同搞活粮食流通,繁荣粮食市场。四是要处理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要按照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关于以我为主、立足国内、适度进口的要求,善于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立足国内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进口国内短缺粮食品种,科学合理调节粮食供求,同时要把握好粮食进口的规模和节奏,防范和化解国际市场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冲击。

  综观国内国际大势,粮食流通工作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机遇期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我们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以改革创新凝聚体制机制的整体合力、激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粮食流通事业科学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三、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扎实推进2014年粮食流通工作

  2014年是改革年,是贯彻实施中央确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第一年。全国粮食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工作大局,以全面深化改革总揽粮食流通工作全局,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进一步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守住底线、加快发展,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4年粮食流通工作的重点是:认真贯彻“一大战略”,着力深化“五项改革”,继续实施“两项工程”。

  (一)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切实履行好粮食部门抓收购、保供给、稳粮价的行业职责。中央确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时期粮食流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必须贯彻到各级粮食部门和广大粮食干部职工,必须落实到抓收购、保供给、稳粮价的各环节,必须贯穿到粮食流通工作的全过程。抓收购、保供给、稳粮价是粮食部门的基本职责,是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行业使命,各级粮食部门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好落实、抓出成效。

  抓收购,就是要做到对农民的余粮应收尽收,兜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要认真组织粮食收购,督促粮食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五要五不准”收购守则,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要积极创新收储方式,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政策性收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探索粮食目标价格改革,做好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工作。保供给,就是要组织配置好粮食资源,保证正常供应,守住“吃粮买得到”的底线,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搞好粮食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加强储备粮轮换指导,强化粮食库存监管,抓好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建设,做好政策性粮油销售工作,促进粮食产销合作,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确保市场供应,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确保军粮供应安全可靠。要更加重视粮食质量安全,加强粮油质量监测监管,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稳粮价,就是要在掌握粮源、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善于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调节国内粮食供求,加强粮食价格监测和市场调控,搞好信息引导,稳定市场预期,确保市场粮价稳定在合理的区间。

  (二)深化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的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这项体制的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安全责任与分工,在中央承担首要责任的同时,全面落实省级人民政府在粮食生产、流通、稳定区域市场和粮食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真正建立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省级人民政府对粮食安全全面负责的体制。

  国务院关于完善和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的文件正式下发后,国家有关部门将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拟定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省级人民政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情况的督查和考核。各地粮食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职能作用,积极推进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的全面落实。要按照国家粮食局的统一部署,及时抓好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由粮食部门牵头负责的有关事项,确保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在本地区得到层层落实。这次会议上推介了一些地方完善和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的经验和做法,各地要相互交流借鉴。

  (三)深化粮食储备管理机制改革,提升服务宏观调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要科学界定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的功能定位、调控责任。地方储备粮主要是用来保应急、控粮价、稳市场,是区域内应急保供的第一道防线;中央储备粮主要用于应大灾、守底线、稳预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撒手锏”。要按照“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责权清晰、监管到位、保障有力”的原则,深化储备粮管理机制改革,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政府宏观调控。

  中央储备粮要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外部监管,加强内部管理,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确保管住管好。地方储备粮要适度扩大规模,产区和销区都要保持必要的储备规模,销区要适当多储。要调整优化地方储备的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大中城市、敏感地区和灾害频发地区要适当多储当地需求量大的品种,特别是要储足必要的成品粮。要切实加强储备粮监管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存粮,发挥好周转储备的市场调节作用,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库存制度,依法承担社会责任。要倡导和支持农户存粮,引导农户存粮备荒互济、择价出售增收。

  (四)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构建国有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要深化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企业经营方式。要因地制宜地推进以“一县一企、一企多点”为主要模式的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引导企业着力转换经营机制,搞活生产经营,彻底改变坐站收粮、坐库守粮“吃政策饭”的经营方式,主动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与粮食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经纪人的合作,发展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粮食经济,鼓励和推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稳步推进股权多元化。要积极稳妥地推行“粮食银行”,扩大农民储粮用粮售粮的自主选择权,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跨区域、跨所有制的粮食企业集团。要引导和鼓励国内粮食企业“走出去”,开展粮食仓储、物流、加工、贸易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扶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

  (五)深化粮食行政管理机制改革,切实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要改变过去重国有粮食企业、轻其他市场主体,重企业经营管理、轻维护市场公平,重行政手段、轻依法管粮的行政管理模式,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管和服务。要切实做到政企分开,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真正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市场主体的监管者、公平竞争的维护者、市场秩序的执法者。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更好地发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作用,该管的一定要管住,不该管的要坚决放手,不直接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省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着重在市场调控、储备管理、行业建设、市场监管、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市、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突出服务“三农”,着重抓好粮食收储、储备管理、军粮供应、应急保供、流通统计、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质量监管等工作。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严肃查处违反国家粮食政策、坑害农民和消费者利益、损害国家利益的涉粮案件,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加强粮食法制建设,认真总结“两部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的经验,积极推进《粮食法》立法进程。

  (六)深化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改革,为政府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粮食流通统计是粮食部门的重要职能和基础性工作,扩大粮食统计调查的社会覆盖面和提高粮食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是各级粮食部门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必须适应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改革,调整统计口径、归口统计管理、精简统计指标、优化统计报表、提高统计效率,构建统一、精简、准确、管用的粮食流通统计体系。

  要按照国际通行方法调整现行“粮食”统计口径,以准确反映我国粮食安全实际状况。抓紧推进粮食流通统计职能整合,归并管理,避免力量分散、数出多门。要大力精简统计指标和报表,推行数据电子化和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要加强粮油信息工作,强化粮情监测预警,适当增加监测点,健全粮油市场监测网络,加强对国际市场行情及境外流入粮油的跟踪监测,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粮情的粮油市场预警模式,建立预警模型,实施先兆预警,做到“未涨先知、未抢先知”。要完善统计调查体系,灵活运用各种调查方法,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改进全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工作。粮食统计数字必须真实,玩虚的就会祸国害民,要确保粮油收购量、销售量、库存量等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要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充实统计人员,保障必要工作经费,下大力气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七)全面实施“粮安工程”,提升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部署的重要任务,要把“粮安工程”作为粮食安全的守底线工程,放到农业现代化大局中统筹布局、协调推进。要创新投资机制,管好用好中央的补助资金,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加大投入,鼓励和引导粮食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粮安工程”建设。

  大力推进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争再用3~4年的时间提前完成《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方案(2009-2020)》提出的1000亿斤仓容建设任务。继续推进储粮罩棚建设,去年已安排的80亿斤建设任务要尽早完成。继续按照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整省推进的原则,加快主产区“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同时做好其他地区的仓房维修工作。加快推进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建设,抓紧打通“北粮南运”物流通道,提高西南、西北通道的接卸能力。抓好粮油加工业技改专项,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粮油质量检验监测体系,继续为一批质检机构配备仪器设备。大力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粮食标识制度和质量可追溯机制,加快“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示范工程”、“数字化粮食物流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等项目研发试点。进一步实施“放心粮油”、“主食厨房”工程,加速推进主食产业化,着力提升粮食行业“食”“粮”并进的创新能力。大力推进节粮减损,今年再为242万农户配置标准化储粮装具,启动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科学储粮专项试点,在粮食流通各环节推广节粮减损新设施、新技术。深入开展爱粮节粮进学校、进军营、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专项行动,在全社会树立起爱惜节约粮食的新风尚。

  (八)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兴粮工程,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软实力。“科技支撑”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粮食行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在攻尖端、应急需、夯基础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科技瓶颈,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要与企业建立创新联盟,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扩大“四合一”、低温、气调储粮技术应用覆盖面,加快生物降解真菌毒素等新技术工业化应用试验。今年将召开全国粮食科技创新大会,专门研究部署科技兴粮工作。

  要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兴粮战略,扎实推进干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继续实施“百千万”创新人才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发挥粮食院校、科研院所培养高端人才的骨干作用,在全行业形成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局关于加强粮食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粮食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粮食文化,提高粮食行业的文化软实力。

  同志们,做好2014年粮食流通工作,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起反对“四风”、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国家粮食局党组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的突出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和制度建设计划,由局党组同志分工负责抓好整改落实,请各地继续对我们加强监督和支持。要通过自上而下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粮食系统党风政风行风的根本好转。

  各级粮食部门要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切实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划的贯彻落实,深化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要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立健全改进作风的常态化制度,扎实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贯彻落实。关于今年全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权同志将作具体部署,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

  同志们,2014年粮食流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 常见问题 | 使用帮助 | 隐私声明 |
© 版权所有 2005 beat365官网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省政府大院南一路5号 邮编:330046
电话:0791-86226107 传真:0791-86226091
E-Mail:lsjbgs@jxgrain.gov.cn
ICP备案:赣ICP备1200786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0000053 公安机关备案号:36000736001-00001